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天下华严寺有几多

    信息发布者:lvwucheng
    2016-12-29 21:03:10   转载

    天下华严寺有几多

    吕武成

    故乡寺上村,村内有千年古刹华严寺,知道“寺上”的村名由来而来,从记事起,就为家乡有“华严寺”而骄傲和自豪。曾天真地以为,华严寺为我们寺上村独有。在写《寺上村志》时,为了弄清“华严寺”的由来,就上网想查一下有关华严寺的资料,在百度上一搜,才知道天下的“华严寺”并非寺上村一座,而是有好多。

    通过搜索和整理,据现有资料统计,仅是在搜索引擎上搜到的,天下的华严寺至少有十四座, 也许还有很多没有被找到呢。

    山东的华严寺最大,目前知道的有三座:即崂山华严寺,桓台华严寺,淄博华严寺。山西有两座:即山西大同华严寺和山西晋城华严寺。其它的分布在陕西、广东、江苏、辽宁、福建、安徽、厦门、黑龙江等地。现分述如下:

    山西大同华严寺

    华严寺,因属于佛教华严宗的庙宇而得名,分为上华严寺、下华严寺两处,相距不远,处于同一个大院落里。上华严寺分成前后两院。前院,有山门、廊庑、念佛堂、云水堂。后院有客室、禅堂和僧舍。院中房舍为关帝庙,现已成为接待室。这两个院内,结构匀称,布局合理,表现了辽代建筑的特色。

    上华严寺大殿坐西面东,据说这与当年契丹族“信鬼拜日”的特殊习尚有关。因为上下华严寺建于辽代,而建立辽王朝的是游牧民族——契丹族。契丹族除相信鬼神外,还特别崇拜太阳,把太阳当作神,作为民族的图腾。在他们的眼里,草原是太阳给的,鲜花是太阳给的,牛羊是太阳给的,一切都与太阳有关。所以每天早晨都要朝拜太阳,一些宗教礼拜活动也必须朝着太阳,连自己住的帐篷和房屋、宫殿都朝东修建,门窗也朝东开着。修建寺庙自然也不敢违背了这一习俗,所以上下华严寺的庙门朝东开了近千年。

    大雄宝殿前,月台宽敞,左右有钟鼓二楼,均为六角攒尖顶式的清代建筑。在月台中央,有铁铸八角焚帛炉一个,为明代万历年间的遗物。

    大雄宝殿,创建于辽代清宁八年(公元1062),辽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empirenews.page--])毁灭兵火。到金代天眷三年(公元1140)又在旧址上重建。

    大雄宝殿内,正面有主像五尊,中间三尊为木刻,两侧两尊为泥塑。五尊大佛为五方佛,意指东、西、南、北、中,他们各统治一方。五尊塑像为明代作品。据传,中间三尊木雕像,是了然禅师四方化缘,历时二年,雕造于北京,后又运回大同安置在大雄宝殿内的,后来,住持和尚资宝,又化缘补塑了另外两尊泥塑佛像。这五尊佛像,金身佛面,威严中含有慈祥。

    在五方佛前左右两侧的砖台上,二十诸天肃立,身躯前倾,形态各异。有的武将身披甲胄,手持兵刃,杀气腾腾,露出交战时的表情。据传,二十诸天,有些是属于异教的首领,有的则是称霸一方的魔王,后来经过释迦牟尼的说教,悔过自新,皈依了佛门,成为佛教的护法神。二十诸天中,玉皇大帝位列最后,这里面有文章哩!

    玉皇大帝在道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全名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人称玉帝。相传,他总管三界(上、中、下)和十方 (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混化、化生)、六道 (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祸福。因为他的权力极大,人称“老天爷”。连如来佛西天修建雷音寺,也是玉皇大帝的地盘。但玉皇大帝十分惧怕如来的佛力,极力巴结。虽然道、佛不一,但自称学生,经常去雷音寺听如来讲经说法。如来因他是客人,又是房东只好让他坐了首位。

    日月流逝,不觉过了500年,二人相处融洽,从无非议。谁知有一年,玉皇大帝忽然动凡心,看中了西天一个女神,两个人勾勾搭搭,最后干脆结婚,一连生下七个女儿。如来大怒,可玉皇大帝属天命,命与天日同长久,拿他无可奈何,只好假装不知。谁知玉皇的七个女儿屡犯天规,众神常在如来面前取笑。而玉皇这时也有悔改之意,愿意重新跪在如来面前听讲。如来知道了这个消息,就把讲经说法的时间提前了三个时辰。等玉帝赶至雷音寺,只剩下最后一个位置,如来一声不吭假装没看见,玉帝受此冷遇,本想退出,可又要表示诚意,只好屈居末位。从此,虽然玉帝权力超级,但只好位列末位。

    大雄宝殿内,四周墙上绘满了壁画,色彩鲜艳,保存完好,画面高[!--empirenews.page--]6.4,面积887.25平方米。壁画内容,是宣传佛教的传说故事,包括佛讲经、佛传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童子拜观音,罗汉图和千手千眼观音,气魄很大。据壁上题记记载,这些壁画绘制于清代光绪年间,由大同市钟楼街董安等一批工匠所绘。

    大雄宝殿内的天花板,也具有诱人的魅力,是难得的艺术珍品。这些天花板,绘满环形图案,又填以龙、风、花卉的图案,共有73块。 出殿门往北,殿墙上有碑碣四块,贴墙镶嵌,碑上石刻书法,为宋代著名理学家、文学家朱熹手书的《易经》。步下月台,南楼廊下的一块石碑上,刻有明代著名艺术家、文学家、诗人文征明的书法和诗作。

    下华严寺,位于上寺东南侧,也分成前后两院。前院宽阔,后院紧凑,有厢房和廊庑,由前院登十五级台阶,穿过木牌坊,就是后院。在高台前,左右各有一只角鹿,两边各有厢房三间,现陈列着大同博物馆的文物,供游人观赏。厢房是典型的清代建筑。后院坐西面东,正中为大殿,即称薄伽教藏殿。殿端秀挺拔,匾额上刻有“薄伽教藏”四个颜体大字。“薄伽”是印度梵文的译音,是佛的意思,“薄伽”教便是佛教,“薄伽教藏”便是佛教的经藏,而薄伽教藏殿就是专门存放佛经的殿堂。

    蒲伽教藏殿建于辽代重熙七年(公元1038),殿身面宽5间,26.65,进深4间,20.1。屋顶为单檐九脊翼飞式,主次分明,殿观古朴,是我国传统的木骨结构与斗拱结构相结合的产物。

    进入薄伽教藏殿,气势与上寺大雄宝殿大不相同。大雄宝殿色彩艳丽、明朗,金碧辉煌;此殿则古味浓郁、森严肃穆。在大殿中央,有佛坛铺垫。佛坛上方中央,三尊大佛端坐在莲花座上,神态自然,表情含蓄庄严。这三尊大佛称“三世佛”——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薄伽教藏殿内还完整地保存着[!--empirenews.page--]31躯辽代塑像,技法娴熟,如出一手。这个场面是描绘佛祖在给弟子们讲经说法,弟子、供养童子、胁侍菩萨聚精会神,洗耳恭听,而佛祖的讲经,在弟子们虔诚的内心引起了反响,好似都在微闭双眸思索、领悟,有的尚未听懂,有的好像没有理解,还有的似乎已经明白了佛教的真谛。神态各异生动逼真。两侧,还有四大天王在护佛讲经。这些菩萨、佛像表情生动,姿态自然,造型优美,排列对称,堪称是我国古代泥塑中的珍品。其中有一尊胁侍菩萨,合掌露齿,刻画细腻人微。这尊菩萨像,上身微裸,头饰华丽,长辫垂肩,面如满月,体态优美、丰满,光脚立于莲台之上,在流畅自如的衣饰飘带陪衬下,显得十分出众动人。郭沫若同志曾称道这尊菩萨是国内所有露齿菩萨中的佼佼者。可见当年塑造者的技艺是何等高超。

    关于这尊菩萨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这尊泥塑没有佛门森严的表情,没有宫廷妇女那样雍容、娇艳,而具有民间少女那种自然流畅的美。据传这确实是泥塑艺人根据一个少女为模特塑造的。当年,皇上为了修建下华严寺,下诏调集天下千名能工巧匠云集大同。其中有一个从凉州来的年轻泥塑匠,也应征千里迢迢来到云中。官府征集了当地百姓不少民房,让大批工匠分散在这些民房里居住。为了防止工匠逃跑,官府下了保甲令,凡工匠逃,房东全家受斩。工匠怕连累无辜,一般不愿逃跑。这个凉州来的青年工匠被分到一个只有父女二人的冷清院落里居住。这房东父女二人相依为命,父亲又体弱多病。青年工匠十分同情父女二人的困境,不但经常帮他们干活,而且把捏泥人手艺传给他们。因为泥人捏得像真的一样,大人小孩争相购买,父女二人日子很快富裕起来。为了报答青年工匠之恩,父女二人打算把青年工匠悄悄放跑,然后他们远走高飞。当把这个想法告诉青年工匠以后,青年工匠摇头谢绝,一怕父女二人受外逃奔波之苦,二怕逃回家乡被官府捉拿处以极刑,同时也因为他喜欢上房东的女儿,不愿意离开这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一年过去了,又一年过去了,下华严寺大殿建成了,进入塑像阶段,青年工匠领了一道塑造一尊女胁侍菩萨的指令,这可愁坏了这个没有结过婚的年轻后生。因为按当时辽代建庙塑像的规矩,女胁侍菩萨上身赤裸只披几个飘带。在当时搞泥塑只凭想象,按真人做模特儿的只限男子。结了婚的工匠可照自己妻女的体型塑女像,可这个青年工匠无家无口,光凭想象捏出来的模型小人怎么也不像。一天天过去了,离官府限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青年工匠整天愁眉不展,不思茶饭。父女俩看出他的心思,就把他叫到跟前,一再追问。青年工匠被他们追问没了办法,只好把自己的难处一五一十告说了一番。听完以后,父亲把女儿叫到一边悄声耳语,只见女儿红云满面一溜烟跑了。老房东就向小工匠打开窗子说亮话,愿把女儿许他为妻,成全他的大事。青年工匠早有此意,赶紧下拜,口称岳父,当天就拜堂成亲了。小工匠就依照妻子的体形,捏了个小人,又照小人塑了个大人。

    完工的日子到了,工匠们用黄袍包把自己塑好的泥像包得紧紧的,就等皇上圣目御览。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工匠们把黄袍解开,露出真容,让皇帝御览,等解到小工匠塑的这一尊时,主持修建庙宇的官员“唰”的一下脸色苍白,原来胁侍菩萨竟然露着牙齿,这是佛门禁令所不容的,他怕皇上怪罪,两腿直打哆嗦。谁知皇帝走到这尊菩萨面前,目不转睛,赞不绝口,忘记了是一尊泥塑,竟抬手让她下来叙话。那位吓白了脸的大官才慢慢地有了血色。因为皇帝没怪罪,这尊像才一辈传一辈直到今天。

    薄伽教藏殿内的辽代塑像,原来都是精美彩绘,由于历代香火熏染,已经变得古色浓郁了。

    在殿内四周,依壁有两层楼阁式藏经柜,共38间。在后窗处,有用拱桥连接的木制天宫楼阁五间。楼阁雕工极细,玲珑而富于变化,是国内现有惟一的辽代木构建筑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被已故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海内孤品”。

    藏经阁内,共有明、清藏经1700余函,18000多册,其中有明代永乐和万历年间刻印的佛经1700多册,佛经皮函表用绫绵装裱,是佛经中的上品。此外,殿内还有一套清代完整的“龙藏”,也是不可多得的经书。 [!--empirenews.page--]

     

    陕西长安华严寺

     华严寺是唐代长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位于现在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半坡,居高临下,俯瞰樊川。李白描述道:"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唐代樊川是长安城南著名风景区,是春秋宴乐、夏日避暑的胜地。唐诗人杜牧《望故园赋》中写道:"余三思归兮,走杜陵之西道。岩曲天深,地平木栳。陇云秦树,风高霜早。周台汉园,斜阳暮草。"华严寺南望终南山,诗人岑参的"寺南几千峰,峰翠青可掬",道尽了它景致最佳处。华严寺周围的自然景色,虽不是佛经中描述的华严世界,却也是人间的华严天堂。

    华严寺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华严寺由初建到以后数百年间,无高大殿堂建筑的记载,而只记有凿原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华严寺可以说是黄土高原上一座典型的窟洞寺院。从塔的记载看,这里曾有华严宗初祖杜顺坐定身骨的墓塔、二祖智俨塔、三祖贤首塔、四祖澄观塔。但在清乾隆年间,发生了少陵原崩塌事件,仅存砖塔两座,其余全毁。一九三0年陕西大旱,朱子桥居士来陕西赈灾,与佛教界人士瞻礼华严寺塔时,见到元代重修碑内有"修塔即降甘露[!--empirenews.page--]"的文句,便于塔前发愿"重修两塔,祝愿普雨"。不日即天降大雨,朱子桥遂与佛教界人士动工修塔。

    现存的两座塔中,东边的是杜顺的灵骨塔。杜顺(法顺,五五七~六四年),俗姓杜,雍州万年县(今陕西长安县)人,十八岁出家,皈依因圣寺珍禅师学习禅观。因圣寺也是一座窟洞寺,相传珍禅师修寺时,有一只灵犬在洞内衔土,往返劳而不倦。杜顺一生中,有不少为人治病、除害行善的事迹,受到当时僧俗的崇敬,这对他传法十分有利。唐太宗慕其盛名,引入内宫隆礼崇敬,后妃、王族、贵臣奉之如生佛。杜顺虽是禅师,但又以华严为业,住静终南山,著《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圆寂时,有两只鸟飞入房中,悲鸣哀切。杜顺尸身一个月后仍肉色不变,一直有异香飘出,后起塔藏葬。现存的杜顺塔呈方形角锥体,共七层,高约二十一米,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每层叠涩出檐,檐下均砌两层菱角牙子,塔身壁面用砖砌成扁柱、栏额、斗拱、昂等,第三层嵌有"无垢净光宝塔"刻石。

    原西边的塔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澄观的灵骨塔。澄观(七三七~八三八年),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华严宗实际创始人法藏圆寂后数十年,中兴华严宗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澄观十一岁出家,以后遍寻名山,旁求秘藏,广学诸宗。因感华严的旧疏文繁义约,决心撰华严新疏,历时四年撰写《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二十卷,后又作《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数十卷,这两部书后合刊为《华严经疏钞》,是《华严经》注疏中最重要的著作,因此澄观有华严疏主之称。澄观多次奉敕译经撰疏、入殿讲经,深得皇室尊崇,被委任为天下大僧录主持全国佛教。澄观世寿一百零三岁圆寂,历唐玄宗至文宗九朝。澄观弟子很多,圭峰宗密、东都僧睿、海外法宝及寂光号为门下四哲;宗密不仅继承其学说,而且发扬光大,被称为华严五祖。澄观的一生以振兴华严为目标,他批判慧苑两重十玄说和四教说,恢复和继承了法藏的五教判释和十玄宗义,并加以发挥,吸收天台宗一念三千的性具说,以发扬华严性起的教义。由于他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从而极力将华严思想与禅宗融通。澄观的禅教一致、诸宗融通的思想,对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有很大的影响。[!--empirenews.page--]

    清凉国师塔呈六角形,为七层六面砖塔,高约十七米。塔上嵌有"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刻石。因塔西临原畔,雨水冲刷,有倾覆之虞,长安县于一九八六年拆迁,由原址向东南移动十米就地复原。拆迁时在各层塔心发现有鎏金铜佛像、千佛碑和佛经等。在塔基下又发现作风迥异、雕刻精美和两层砖塔,约六米高。据记载,元代曾重建清凉国师塔,但从出土的铜佛和佛经来看,却是清初的遗物。由此可见,地上的五层砖塔应为十八世纪清乾隆年间,少陵原崩塌时,就所毁坏的元代重修妙觉塔基础上重建的。拆迁中发现的地下这两层风格不同的塔,当是元代重修的残塔。在残塔下还发现了塔心内室藏的石函,石函内有盛舍利的白玉瓶。在清凉国师塔侧有十八世纪清雍正年间加封澄观为"妙正真乘禅师"时立的碑石。整修后的华严寺塔,今非昔比,两塔对峙,相互辉映,为少陵古原增添了不少光彩。

     


     

    山东崂山华严寺

    华藏世界——崂山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崂山东麓返岭后村西那罗延山半腰,是崂山规模最大的佛寺,明代高僧憨山曾在那罗延窟面壁修行使这里远近闻名。华严寺系明代御史黄宗昌在崇祯年间罢归故里即墨后出资修建,未成面毁于兵燹。清初由其子黄坦移址续修,顺治九年([!--empirenews.page--]1652年)落成,始名华严寺,又名华严禅寺1931年改称华严寺。占地面积4000,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房屋120余间。整个庙宇依山势修建,为阶梯式院落,布局严谨,宏伟而典雅。正北为大殿,系斗拱单檐雕甍歇山式建筑。内尊释迦牟尼塑像;东西两廊为禅堂。

    主庭

    大雄宝殿

    山门

    [!--empirenews.page--]

    由大殿侧门再拾级而上,又一院落,是为后殿,内尊观音;侧为祖堂,供本寺第一代住持慈沾师。东北角有西式小楼五间;小院内植桂花、牡丹,十分幽雅。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就设在这里。

    寺僧属临济宗。第一代住持慈沾是临济宗传人。华严寺位于共经二十代,20世纪20年代是鼎盛时期,寺僧达80多余人。藏经阁建在4米多高洞形的山门之上,呈方形;阁高8.2,阔13.8,深8。阁中央大应立四棱形石柱,木构架为抬梁式屋顶,是重檐歇山式。四周游廊贯通,环以雕栏,外檐木柱20撑顶,檐角饰嘲风,两端饰螭吻。前为幕式墙,门窗结合在一起,穿堂门,无后窗,顶披黄绿琉璃瓦,雕甍高约40公分,镂空云龙。建筑古朴典雅,集中体现了明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阁内藏清顺治九年(1652年)刊《大藏经》一部;元人手抄本《册府元龟》一部,[!--empirenews.page--]142册,计1000卷,另外还有憨山手书条幅、于七画像等。

    华严寺前西侧有一塔院,四周环筑围墙,是寺中历代住的藏骨。院中的一座七级砖塔埋葬着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师,有两珠苍松紧绕塔身,虬曲多姿,名松抱塔60年代松树枯死。与砖塔相对的石塔,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藏骨处。相传是农民起义领袖于七兵败出家,法名善和,圆寂后藏此墓之中。

    华严寺门前有一条直通海滨的公路,名华严路,是1930年寺僧仁栋鸠工破石条筑成。沿路苍松夹道,翠竹成林;有时,烟霭横空,白云袅袅,如九天幻境。路旁有石刻烟岚高旷东瀛晓色无风海涛莲池会海等。

    经政府有关部分批准,华严寺现已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崂山区在在积极制定规划,即将在华严寺周围建立国内唯一的以华严宗经典教义为依据的大型佛教文化风景旅游区华藏世界。届时,华严寺下方的山海奇观”[!--empirenews.page--],上方的那罗延窟,将与华严寺连为一体。在华藏世界中,将出现数千尊随石形而雕造的佛像,蔚为壮观。同时还将修建一座宝塔,纪念法显从古印度求法归国在崂山登陆的历史往事。

     

     

     

     

     

     


     

    广东洪山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南京安德门外小行的华严村。始建于南朝梁代。据陈作霖《南朝佛寺志》记载:梁时,该寺有长爪禅师,能为人说法。时人谢贞家遭变故,家人及宾客皆惊惧不安,谢贞遂去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之说法,以安人心。

    明代永乐十九年(1421),南京城南的碧峰禅寺住持佛妙,打听到江宁县安德乡有古迹华严禅寺,因年代久远,早已圯废,但基址尚存,遂募化重建塔院,并奏请永乐皇帝赐额华严寺

    重建后的华严寺占地20亩,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一座,金刚殿、观音殿、天王殴、伽蓝殿各三楹,大雄宝殿五楹和僧院七房。佛妙又在寺内建筑石塔一座。宣德四年(1429)十二月,佛妙圆寂,享年80岁,即葬人他在华严寺内所造的石塔之中。明正统十一年(1447),寺僧对华严寺加以扩建,更加富丽堂皇,明礼部尚书胡荧为之立碑纪事。

    明朝末年,华严寺又日渐破败。《金陵梵刹志》记其殿宇多颓,寺僧俱以栽花植果而为佛事,可见香火冷落,寂寂无闻了。[!--empirenews.page--]1982年,南京市开展文物普查时,在古华严寺遗址发现了敕赐华严禅寺碑、龟趺、石莲花须弥座、石柱础、石柱以及石井栏等遗物,还发现官断华严寺庙产不准典卖碑残碑一通,均加以妥善保护。 

     


     

    山东桓台华严寺

     

    桓台县北依黄河,地处鲁中地区,建制于金末,清代以前为济南府新城县。据新城县志载:坐落于桓台县田庄镇高楼村的千年古刹华严寺建自隋代。桓台县历代建有佛寺十二,以高楼华严寺最为著名,当时规模宏大,金佛高耸,殿宇辉煌,香烟缭绕,钟声佛号、殊胜庄严,是黄河下游一带享有盛名的佛教圣地。华严寺距今已有1400余年,有关史料记载,明?成化、嘉靖、万历、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地方民众多次修缮和复建,由于年久时长,现已难窥其貌,重修前的建筑遗存已不是隋唐时代的原制,而是明清重修后的旧观。 

    重修前的华严寺成南北向,有三进院落组成。台壁用青砖砌成,青色石条压顶,正中有九级台阶,登上台阶即山门一间,山门檐下悬蓝底金字匾额,上书华严寺[!--empirenews.page--]三个颜体大字。由山门里行是天王殿,硬是过厅三间。过天王殿是第二进院落,雄踞于露台上的大雄宝殿是华严寺的主体建筑,整体为木制结构,阔5间,进深3间,五脊攒尖顶,绿色琉璃瓦,二龙戏珠大脊。大雄宝殿前左右各有配殿五间,硬山式台梁结构,青砖瓦,前出厦。大雄宝殿后是第三进院落,建有观音殿三间,结构与配殿相同,只是高了点。观音殿前左、右各有三间低矮的土抷草屋,是僧人们居住的地方。春露秋霜,寒往暑来,华严寺在经历了兴衰荣枯后,原华严塔、藏经楼、讲经堂、念佛堂、客堂、僧舍、厢房及附属配殿,门前大影壁、放生池、亭榭长廊等建筑已荡然无存。

     

    华严寺整体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得体,参差有致。这次重修前,尚存的大雄宝殿、观音殿、殿前东西配殿。虽然面貌残破,但苍老中仍不脱华严璀璨的气象,其文物价值极高,1984年华严寺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作为桓台历史上12座佛寺的金秋水畔华严寺,连亘荒村一带斜。云锁空廊闻吠犬,树封古殿宿昏鸦。苍松骨瘦寒龙月此诗是华严寺在清末已是一派荒芜景象的写照。建国后,古刹又经历了诸多的政治风云,历经沧桑,饱经风雨的洗礼,而主体建筑尚存,虽残垣断壁,仅占三亩地皮,此乃已是不幸中的有幸。是伟大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又唤醒了沉睡中的古刹。[!--empirenews.page--]
     

     

    唯一幸存者,清末有诗云:

     

    ,石碣苔皴碎结花。危塔曾闻高百尺,千秋遗迹没烟霞。

     

    辽宁朝阳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北四家子乡境内,始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是朝阳县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佛教庙宇,以建筑技艺精湛、雕刻艺术精巧而远近闻名。庙宇四周山峦起伏,树木茂盛,山下小溪蜿蜒流长,风景隽秀。

    华严寺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硬山式建筑,砖、木、瓦结构,迎风、压 带、站板皆有艺术雕刻、檐下六根立柱,均为石雕。庙内其它建筑也别具风格。

    华严寺俗称上寺,位于凤凰山主峰顶端,海拔[!--empirenews.page--]660,始建于辽代天禄年间,清代顺治年间重修。据《辽史》记载:“辽世宗耶律兀欲,在天禄年间(公元947-950)曾狩猎于和龙山,获一香麝,并建华严寺于山上。”又据《元一统志》:“辽天授皇帝常猎和龙山,建华严寺。”这些记载说明了华严寺修建的年代及北景。

    华严寺原建筑随山就势,参差错落,别具风格,其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甚为壮观。清时的华严寺,从现在的朝阳洞口至山顶,依次有山门、配房、韦驮阁、古钟、二重门、娘娘殿、老爷殿、千手千眼观音殿及凌霄塔建筑。现华严寺已不复存在,遍地的瓦砾既昭示着昔日的辉煌,又诉说着曾经的悲哀。

     

    福建宁德华严寺

    华严寺,初名华藏寺,因《华严经》而得名,又因其在支提山之上,故俗称支提寺。其实,支提寺的定位,并非笔者的粗浅所能论证的,当然,其定位也无须笔者去论证。因为,历史和事实本身,就已经给了支提寺以很好的定位。笔者只不过是想通过定位之说,引起读者诸君的关注。笔者提出定位问题,也由于有关的说法。

    现在通行的说法是,我国有四大佛教道场:表大智的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表大行的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表大悲的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表大愿[!--empirenews.page--]的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

    笔者妄想,四大道场之说,或是世人对《华严经》的无知,或是因支提寺自身的交通闭塞而来。其实,支提寺也是我国佛教重要道场,四大道场之说应为五大道场。据佛教《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载:东南方有处名支提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天冠,与其眷属诸菩萨一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天冠菩萨是主导人间福慧庄严(地位、官位)的菩萨,又称宝冠菩萨,位于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文殊师利菩萨北方第二位之菩萨,与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同为佛祖身边五大菩萨。

    又一说法是不到支提枉为僧。这是世人的误传。198349,国务院、国家宗教局在确认支提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时,就明确引用了不到支提不为僧这句华严经典名言,端正了人们的错误说法。不管怎么说,我们从其中可以看出,人们特别是僧侣们对这座名蓝的仰慕和崇敬的心情,也反映了支提寺在我国寺院中的重要地位。[!--empirenews.page--]

    1993年,赵朴初先生为支提寺题写寺名为中国支提山华严寺,明确了支提寺在我国佛教寺院中的定位,以往福建省宁德市霍童镇桃花溪村第×生产队的名称历史也宣告结束。

    支提山的自然景观、佛、菩萨、佛教建筑充分演绎了《华严经》中支提的圆融无碍的最高境界———“立佛支提,作佛形象的佛教理念。中国支提山震旦佛国莲花藏世界天冠菩萨道场是佛教徒实现教祖释迦牟尼的成熟有情,庄严刹士的伟大理想在东方具体的现实。2000多年前,释迦牟尼在说经时,就提到了支提山。

    支提,梵语之译,积集之义。释尊荼毗时,曾积聚香柴而成大积,此为支提一名之起因,其后于佛陀之灵迹等堆积砖土而营造之,又谓世尊无量之福德积集于此,故举凡塔庙、灵庙、庙、方坟等皆称支提。[!--empirenews.page--]

    早在唐朝武则天时,高丽僧元表往西域瞻礼圣迹而回,负《华严经》八十卷,寻访霍童,至支提山那罗岩,居石室中诵持《华严经》。五代末,吴越王钱俶命了悟禅师入闽上支提山,了悟于山中建寺。宋开宝四年(公元971),朝廷赐额华严寺。雍熙二年(公元985),朝廷又赐额雍熙寺。元朝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政和人黄华举兵反元,寺毁于兵乱。第二年,朝廷派澄鉴禅师入山重建,历时15年始告竣。明朝永乐五年(公元1407)朝廷命无碍住山,并赐额华藏寺;同时命钦差中使周觉成建大殿。万历元年(公元1573)皇太后因感梦兆,遣北京吉祥寺僧大迁再度重兴华藏寺,朝廷并赐额万寿禅寺”[!--empirenews.page--]

    华严寺还是福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藏文物甚丰,但多毁于历次兵乱中。现寺内还珍存有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内府刊本藏经《永乐北藏》全部6786780册、明铸千圣天冠菩萨像947尊(原为1000尊)、五爪金龙紫衣1袭、明宫廷御碗2块、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御赐铜铸鎏金毗卢遮那佛像1尊。此佛像高2.5,重约500公斤,为万历皇太后所赐,分上下两层,上面盘坐毗卢,下面绕座有1000个莲花瓣,每瓣上有一浮雕的小佛像,成千佛之数,以示佛的应身。

    为庆祝天冠菩萨开光一周年,今年1116日至23日,支提寺将隆重举行法界圣凡水陆空大斋胜会道场暨千圣天冠菩萨传灯法会,这段时间,正在大兴土木。本月[!--empirenews.page--]24日,寺里举行了内山门和龙王殿的奠基仪式,笔者有幸目睹了龙王殿的奠基仪式的法事。

    独资捐献50多万元建龙王殿的信众,是深圳市一企业的董事长赵先生。问起为何跑到如此远的寺院来捐建时,赵先生说,去年11月前来参加天冠菩萨开光仪式时,从文献中了解到,如此名蓝,是那伽龙王所献之地。为纪念那伽龙王对菩萨的恭敬,他就乐捐善款。

    先生是个大善人、慈善家,他每年都要从企业利润中抽出一定的比例,用于慈善事业。我市的福安下白石就有一所小学是他所捐建。他说,佛教劝人向善、向好、助人为乐,与我们国家正在着力构建的和谐社会,可说是殊途同归,他希望社会更和谐、美好。 

     

     

    厦门思明华严寺

    华严寺在厦门市思明区南溪仔墘9号。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时有林氏清修女子在此结庐奉佛,日诵《华严经》不辍。后即以“华严”为其室名。明天启四年(1624),同安梵天寺僧释了凡、释普照驻锡于此,就室拓建殿堂,遂称“华严寺”。清初,寺毁于兵燹。清康熙年间(16621722),有江北陈姓居士重修。四十四年有台湾官员途中遇风,其女忽殁,停棺于此,传说历显灵迹,后欲运棺返乡,屡移不动,遂出资重建寺宇,方得安葬。寺成立碑志其事。民国十二年(1923),由菜姑开道皈依甘露寺比丘尼宏定,受菩萨戒,三十年任住持,住僧1人,菜姑2人,常住[!--empirenews.page--]居士1人,建筑面积134平方米,由南洋泗水华侨补贴斋粮香灯之费。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寺遭日机轰炸,碑版遗佚。抗战胜利后,华侨吴天来慷慨捐资,建造一木石结构平屋,作为信众修持道场,相继由释普祥、秀治姑住持。“文化大革命”中,寺宇被房管局接管。1986年落实政策,产权归还寺院,由菜姑陈福圣、吴开道协筹重建。初时因资金缺乏,仅建一佛厅、一厨房。1994年,香港明伦佛堂住持释悟光发广大心,兴慈悲愿,致力兴复,竭倾钵资人民币240万元,于1995年初动工,修建大悲殿,增建大雄、弥陀二殿,祖师、功德二堂,流动、寺务二处,斋堂、客堂二厅,以及僧寮禅房等,历经五年,于2000年仲秋落成。新寺占地52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同”字形布局,三层半,临街为山门,正面一楼为大悲殿,二楼为大雄宝殿。

    今寺有僧伽7人,常住居士7人,由释悟光为住持。

    山东淄博华严寺

    磁村镇磁村村位于淄川城西南十公里处,建于隋朝。规模宏大的华严寺,是著名的名胜古迹,甚称第一佛教寺院。

    [!--empirenews.page--]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日省佛教协会能阐大师莅临指导,对华严寺这一著名寺院高度评价十分赞赏,并建议纳入佛教协会,同时提出修复华严寺,弘扬祖国文化。华严寺风景优美依山傍水,古时南北各有溪水环绕,水草丰富,翠柏、花木、苍松参天蔽日,每逢三月二十庙会,鼓乐齐鸣,人头攒动,商事活动一派繁荣,是古时著名的佛教胜地。

    哈尔滨华严寺

    哈尔滨华严寺位于南岗区比乐街63号。始建于1920年,1929年续建,1937年竣工,为尼众寺院。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80年代被宗教部门收回,1996年重新修复并恢复宗教活动。砖木结构,由山门、天王殿、僧房、大雄宝殿、耳殿、东西配房等建筑组成。大雄宝殿地上二层,采取磨砖对缝技法,砖雕艺术极为独特,手法细腻、栩栩如生。各殿均为小青瓦覆顶,山门、大殿等处绘有中国传统彩画。属于中国民族传统建筑风格。

    围墙以内为重点保护区;围墙外侧人行道和过道为一般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周围30米以内为建设控制地带。

    华严寺建寺时间比素有东北四大丛林之首的极乐寺还早,是依据佛教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命名的。寺院原有4座大殿,供奉着诸佛菩萨,名家题字甚多。其两层砖雕与木结构更突出了华严寺的独特之处,其砖雕艺术极为独特,青砖采取磨砖对缝”[!--empirenews.page--]的垒法,是哈尔滨市保存完整和造型独特的文物。在经历了战争、土改等历史的多次磨难后,砖雕人、物依然栩栩如生。如今的华严寺占地1200多平方米,仅剩下了天王殿、华藏世界两座大殿,但整个寺院宏伟依然。

     

     

     

     


     

    晋城陵川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陵川县杨村镇平居村东宗一山巅,居县城西15公里。曾名华严禅院,亦名华严禅寺。系陵川县十大寺院之一,又是本县唯一以佛教经典命名的寺院。创建于南梁天鑑(公元502—557年)距今1500余年。自创建以来,屡有兴废,现存有金代碑一块,明代碑7块。

    据碑文记载,现在的华严寺是重建於平居村古寺的旧地基上,寺院始创于梁武帝兴佛并提倡大兴土木广建寺院时期,当时即为本地的大刹佛寺。在隋唐年间多次重修,至大宋时寺院废圮,成为古迹废墟。

    后来一直到元朝延祐(公元13141320)元仁宗在位时,本寺伽蓝神显灵,当地屡现音乐等声音及五色光彩,行人起早和晚上皆不敢路过。当时人们疑惑为妖气,于路边岩石上凿佛龛并镌雕一佛四菩萨佛像五尊以镇其妖气(其石佛现在尚存)。自有石佛后,所有声音和光彩再没有出现。世人感其灵异,建亭以祀。后来当地人遇天大旱,在此祈雨多有灵验,于是声名远播。其后多方来求,亦颇灵验。遂将此地名为清泉。至大明正统壬戌(公元1442)僧法海功德主王铃修殿堂精舍等寮十余座圣像咸备续至成化己亥(公元1478)僧道深维那王瓒建观音阁一座。

    当时寺院前路乃陵川通往高平必经之路,明正德年间,有本县前任牧主杜公从高平回陵,半路下雨被阻,留于寺中住了一宿。看到寺院狭窄,根基峻峭。感觉上司往来行走,若遇风雨不便週巡,而且寺院狭小,不便容众。遥见寺之艮方,上有一墀古迹,系开阔平旷之地。观其地势如龙虎朝拱,狮象徘徊,茂林瑞草,石秀山明。颇有布金之光津,落日之美云。锁景峰霞胜虹冕,日映丛林烟如宝篆,合竹牛之遗迹,风松演涅槃之音,气象现真如之理。曰此地必出圣流,相续功曹之志。遂提议在其上重建古刹。并将古寺山场土木,地亩四至,立约判即寺院。复请宗室沈府永年王乞赐求旨于正德辛巳后改清泉为华严。从正德二年仲春开始至正德十六年孟夏之间,移古清泉重建华严禅寺,建殿、楼堂、禅室、厨库等房六十余间。经像金碧辉煌,内外一新齐整。并立官亭。到明正德[!--empirenews.page--]16年(公元1521年)时曾存有三品五大部经论律18余柜,开垦荒地200余亩,种植松树数千余棵。法器等物不计其数。由此,寺院香火兴盛,寺名大振。明武宗皇帝特诏书将本寺自大明以来至弘治历年古迹贤名广为流传,敕圣旨照会天下采选志书事寺名并山场选编入志并列编入书。

    寺院一进两院,现寺二进院高台上残存大殿五楹,东西配房各二楹。该台有一米五高,拾阶而下,有东寮房5间。西为窑洞5孔,名罗汉洞。是坐禅修行的地方。再下二尺为中殿,现不存,东西寮房各3间,西寮房不存。另东西各有4间宽院子。下一米五台阶为一进院,东西有寮房。南房9间,中为寺门,左右各3间。门楣上书华严古刹四个大字。

    现存有宗一山华严禅寺因缘云所表信金妆东尊佛像碑记一块,宗一山华严禅寺创塑金妆佛像舍财施主名目碑一块,重修华严寺官亭下帖并山场四至契书暨退地文约同载一碣碑一块,重修华严禅寺官给下帖山场土木地亩契四至文碣碑一块,泽州陵川县知县文碑一块。诗碑一块,重修华严禅寺并官厅记碑一块。这些碑记是华严寺最好的历史见证。

    寺外东南角有古槐一颗,腰围5,现树干已枯,从根部又出新枝,枝叶茂盛。寺院有泉水,常流不竭,味甘甜。寺院法谱系曹洞派。寺西南有寺院坟场,古时有塔,现不存。

     

     

    安徽颍上谢桥镇华严寺


    安徽颍上谢桥镇华严寺,又名庄家庙。现位于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佳”称号的颍上县小张庄村(原名庄楼村)内。

    华严寺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据《颍上县志》载,是县内较早的一个佛寺。[!--empirenews.page--]

    据村内老年人回忆,相传,有一和尚来庄楼广施善事。该和尚为人和善,深知医道,他一面从事佛事行善,一面医治病人,深得

    群众信戴。经和尚化缘和群众集资建造了严华寺。庄楼的庄从胜因家境贫寒,从小就到寺庙内帮杂,并学习佛事,后来皈

    依佛门,出家当了严华寺的住持,带有四个徒弟,故当地群众又称之为庄家庙。

    当时严华寺香火旺盛,周围十几里的群众都来烧香拜佛。每逢佛日、中秋、春节和庙会,更是热闹非凡,前来烧香拜佛的达数百人。

    解放前,庄和尚又对华严寺进行修建,共占地五亩,设大雄宝殿正殿五间,正中供释迦牟尼像一尊,两侧各有佛像四尊。正殿东西两侧各建侧殿三

    间,供观音、文殊、普贤等佛像。山门上写着“普渡众生”。

    解放后,该寺庙仍香火不断,直到“文革”开始,由于破“四旧”,寺庙遭到严重破坏,佛像被砸扔进大塘,一棵古松被移栽到张庄公园,寺庙被改为学校。庄和尚只能依靠化缘维持,不久去世,四个小和尚被迫离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颍上县的佛事活动逐步恢复。严华寺这个历史遗存,越来越引起人们,特别是信奉佛教的群众的关注和重视。由于华严寺已被毁,尚未修建和恢复开放,他们只得到外地去进行佛事活动,有的还跑到百里之外的寿县去,十分不便。信教群众纷纷要求恢复开放华严寺。他们自发集资对华严寺进行了修复。由于华严寺原址被改为学校,就移址到张庄公园内,经过多年努力,现华严寺恢复大雄宝殿九间,内供三宝佛和十八罗汉;天王殿五间,内供弥勒、韦陀、和四大天王;地藏殿和观音殿各七间,内供观音、地藏王等;共计佛像六十三尊。还附有钟楼、鼓楼、藏经楼。总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10.2亩。

    县宗教局对恢复开放华严寺也十分重视,曾派人来进行考察,并向县政府提出恢复开放的请示。县政府也分别于二00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和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向市政府发出申请恢复开放的请示。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月,安徽省佛教协会根据信教群众的要求和《宗教活动场所审批和登记办法》,妙安大和尚派释圆藏来现场考察后,向县宗教局提出了恢

    复开放华严寺的申请。为了规范宗教活动,信教群众特聘请明教寺释圆藏来华严寺主持活动。

    目前,当地信奉佛教的群众达1000多人,每逢

    佛日,自发到华严寺过宗教生活的约600人左右。节假日来张庄公园游玩的旅客也顺便到寺内烧香拜佛。中秋、春节到寺庙烧香拜佛的人更多。目前一切活动正常有序。[!--empirenews.page--]

    鉴于华严寺的历史和现状,华严寺的开放不仅能满足当地广大信教群众正常宗教生活的要求,对落实宗教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扩大生态旅游,促进社会稳定,对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